火狐官网下载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长春日报社搬离新民大街广场 已迁入长春高新区新址

来源:火狐官网下载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06 20:49:30
2025-04-06

  最近,长春日报报业集团的媒体人都忙着“告别”。他们告别的是新民大街1002号的报社大楼。

  1945年11月15日,《长春日报》的前身《长春新报》正式创刊。创刊时的社址,位于长春市西安大路原78号。

  1946年,第一次复刊后的长春日报社迁址“福昌公司”大楼,也就是长春市北京路原42号。

  这一年,新民大街建成整60年;这一年,对于长春来说,最大的影响则来自国务院于7月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,长春于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。

  说回长春日报。从一张四版的铅印报纸起步,迄今已拥有《长春日报》《长春晚报》《长春商报》《影视广播图书周报》四报,以及“长春新闻网”“长春政事儿”“掌上长春”“看长春APP手机客户端”等一批新媒体产品。

  2025年1月24日,吉林省委常委、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到市直新闻单位走访调研,代表市委、市政府向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新春问候。

  报道中提到:根据新民大街保护提升活化利用工作需要,长春日报社日前迁入长春高新区新址。

  张恩惠来到报社新办公场所,鼓励大家坚持守正创新、文化赋能,既要发挥内容创作核心优势,又要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,把正能量和大流量结合起来,慢慢地加强主流媒体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和公信力。

  新民大街,是长春主干街路中最短的一条,全长只有1428米。它正南正北走向,南至南湖公园,北枕文化广场。

  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,名为顺天大街。在伪满洲国《新京都市计划》中,顺天大街为伪满皇宫建筑群中轴线,大同大街(现人民大街)则为城市中轴线。

  在规划中,顺天大街便被定位为“官厅街”,伪满洲国诸多最高行政机关均建于此。

  在《寻城记新民大街:出身“不凡”的百年历史背景和文化名街》中写道:20世纪30年代的长春,既是侵华日军掌控下的伪满洲国国都,又是满清皇族企图复辟大清的据点,在两股政治势力的纠缠下,新民大街规划采用了比较西式的布局,但又“流露出一些中国传统的皇城布局痕迹”。有国外研究者认为,伪满顺天大街、宫廷广场(现文化广场)、伪满皇宫的规划设计与构图沿用了中国都城传统的规划设计原理,采纳了明清北京官衙地区的典型布局。

  1936年,顺天大街基本建成,街名取自《圣经》“人应顺天”。大街北起兴仁大路(今解放大路),南到安民广场(今新民广场),从这些殖民味道浓郁的名字里,颇能看出当时执政者对这条街的定位。

  新民大街的两侧,占了伪满洲国的四个部:军事部、司法部、经济部、交通部。此外,还有“一院一衙”,即伪满洲国国务院、伪满洲国综合法衙。

  它们尽管样式各异,但在建筑风格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。这种在一个城市用同一种风格建造官厅的做法,在世界建筑史上极为罕见。

  新中国成立后,新民大街两侧一批50年代兴建起来的建筑更加大气恢宏。在伪满政府“宫廷建筑用地”新建的长春地质宫,采用单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,彩绘檐口、斗拱和梁枋,再搭配上宫殿式的整体建筑结构,使其看上去壮丽堂皇,从竣工伊始,便成为长春市的著名地标。

  1957年建成使用的原吉林省图书馆,造型上与“伪满八大部”相似,同样以绿色琉璃瓦为顶,建筑样式与周围环境十分契合,简洁的色彩与大气的外观十分具有观赏价值。

  2009年,新民大街“四部一院一衙”与伪满皇宫旧址一并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  2012年6月8日,入选“第四批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街”,成为东北第三条国家级“名街”。

  印象中最早的一次,是长春老字号元盛居拆离新民大街。那是2016年9月份的事,当时广场君还在媒体工作,报道了此事。

  拆迁的理由很简单:元盛居跟新民大街历史背景和文化名街不协调,经协调,给予拆除。

  2023年7月9日,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在长春规划展览馆调研。在这里,他提出,以强烈的文化文化意识指导城市规划、建设和管理,彰显放大“长春就是长春”的城市风貌特色。

  “长春就是长春”,即:绿美与水润交融、疏朗与精致兼备、人文与自然共生、现代与历史辉映。

  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。新民大街承载着城市历史,是长春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宝贵资源。要坚持保护第一,在保护中活化利用,在利用中更好保护,让两者相得益彰,释放更大功能与价值。

  要把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放到长春城市发展的全局中考量,分级分类做好保护工作,统筹推进传承活化利用,放大“长春就是长春”的独特内涵,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。

  尤为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,黄强就任吉林省委书记以来,频密检查、暗访文保工作,新民大街也是他的暗访点之一。

  2024年10月25日,吉林省委书记黄强以“四不两直”方式,在长春检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。

  据《吉林日报》报道,黄强沿新民大街察看历史建筑保护情况,要求长春市研究制定相关规划,扎实做好保护利用工作。对历史背景和文化遗迹要修旧如旧,最大限度保留原貌神韵,为更好活化利用奠定基础。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,提供有力支持,切实形成省市合力。

  他强调,决不能假借发展之名搞大拆大建,决不能干“拆真古迹、建假古董”那样的蠢事。要加大督察力度,强化监督执纪,用最严格的制度、最严明的法纪保护文化遗产。

  为更好保护、更好利用历史建筑,2024年11月19日,黄强主持召开专题研讨会。会前,黄强多次对长春历史建筑进行现场踏查,进一步探索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现状,专门安排调研组赴外省市实地调研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,要求相关课题组开展深入研究。

  会上,他要求,重点抓好长春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,以新民大街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为突破口,充分体现历史建筑的历史、科学、艺术、社会等多重价值,探索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新路径,更好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。要推动伪满时期历史建筑有序向社会开放,以唯物史观、辩证史观、人民史观擦拭历史的镜子,走好未来的路。

  小编了解到,从省到市,党政部门都要带头,能搬出来的尽快搬出来,不能搬出来的也要开辟一部分公共区域供群众参观。